首页 > 史学前沿 > 考古学
  • 2024/04/ 12

    红山文化:后世礼仪体系的源头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上接辽西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及其后续影响,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 2024/04/ 12

    二里头遗址的空间格局

    位于黄河流域中游中原腹地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中心遗址,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期的大型都邑备受学界关注。孙华老师利用考古发掘材料及历史地理、传世文献等资料对二里头邑聚的区位选址、范围界线、道路结构、功能分区等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推进了对二里头遗址空间形态的认识。

  • 2024/04/ 08

    东胡林遗址:新旧石器时代文化过渡的见证

    东胡林遗址所在位置系北京西山褶皱断块山地的一部分,由于长期以来的洪水冲刷,遗址保存已不完整,现存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尽管面积不算大,但东胡林遗址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尤为宝贵的是,它为我们展示了从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中期的多层堆积。根据碳十四测年,东胡林遗址的文化遗存年代在距今11500~9000...

  • 2024/04/ 03

    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期再探

    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仰韶晚期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出土材料丰富,处于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转变的关键期。通过梳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典型遗存,并结合最新发现的泾阳蒋刘遗址出土材料,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为“蒋刘期”“半坡四期”“泉护二期”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前后相...

  • 2024/04/ 01

    高昌石窟遗迹与“高昌样式”

    高昌,即今吐鲁番盆地,地处塔里木盆地南、北缘与凉州往来交通的关键位置,是佛教传播线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西域与东亚佛教集中交会融合的重要地带。高昌佛教历经高昌郡至高昌国时期、唐西州时期和西州回鹘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前后延续一千余年,遗留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特征突出的石窟寺遗址。其中,5~7世...

  • 2024/03/ 29

    美索不达米亚的史前人物塑像研究

    人物塑像是由黏土捏塑成人形的三维产品。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物塑像在前陶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一直延续至铜石并用时代。多数出土于灰坑和建筑物周围,少数出土于墓葬。人物塑像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在美索不达米亚北、中、南部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其中北部的人物塑像造型丰富,着重表现女性的丰满特...

  • 2024/03/ 27

    考古中的早期农作物种植制度

    农作物种植制度是研究古代农业发展水平和演变趋势的关键,包括作物结构、熟制和种植方式。近年来,随着浮选法的推广,植物考古遗存的发现成倍增长,较大地拓展了我们对早期农业发展中的作物结构和时空分布的认识,为我们探索当时的农作物种植制度提供了可能。 

  • 2024/03/ 25

    太湖流域史前植物性食物资源初探——以朱墓村等遗址为例

    植物性食物的生产是一种人类重要行为模式,与整个史前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立足太湖流域自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考古遗址的孢粉、植硅体和大植物遗存的研究成果分析,形成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全新世以前,该区域很可能有野生稻分布;稻作农业发生、发展于全新世大暖期(7900-4400 BP);距今7000年前...

  • 2024/03/ 22

    东周画像铜器射礼场景研究——兼论射礼画像的视觉转化与构图技法

    东周画像铜器的器表或内壁刻有许多人物画像并构成不同活动场景,射礼场景便是之一。古人将射礼分为四种,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对照先秦文献,不难发现这些铜器上的射礼画像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所呈现的是不同的射礼场景或同一射礼的不同阶段。此外,受限于器物的造型、尺寸、二维表面以及透视构图法的不...